【专家视角】吴次芳:简论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三个面向”
【专家视角】吴次芳:简论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三个面向”
为庆祝第33个全国土地日,6月19日上午,“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严守耕地红线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主题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本期,我们推出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吴次芳教授的演讲,他针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形势、新要求,从面向持续发展的空间风险应对、面向城乡共富的美好家园营建、面向提振乡村活力的创意设计三个方面论述了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作用、行动框架和发展方向。
一、面向持续发展的空间风险应对
2015年联合国发展可持续峰会审议通过《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了涵盖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旨在解决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土地综合整治可以在SDG2(零饥饿)、SDG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13(气候行动)、SDG15(陆地生物)目标的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应对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系统性空间风险挑战。
响应SDG 2(零饥饿)目标
在推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时,不能只看到粮食短期的高效高产,而需要考虑农业长远的绿色发展,高效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在满足人类食物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
响应SDG 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目标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科学和公平地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响应SDG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目标
因地制宜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包容、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响应SDG 13(气候行动)目标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耕地保护、生态型整治、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增加绿(蓝)色碳汇和土壤碳汇、资源活化再利用等助力减碳增汇。
响应SDG 15(陆地生物)目标
保护、恢复与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维护土地食物网和土地生命社区。
土地是一个精密镶嵌和互补互动的生命社区,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第一个面向的是“山水工程”,是重点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面向城乡共富的美好家园营建
面向城乡更新的全域土地整治,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市区轻乡村的倾向,要着眼于市民和农民的整体,涵盖农村,完善新城、新市镇及乡村社区的发展体系,要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乡村生态景观保护、乡村特色文化弘扬等目标。
乡村更新的目标结构图
传统居住规划有着较深的计划经济思维烙印,主要根据居住人口规模设置相应的配套设施,导致较高层级的生活圈配套设施不覆盖下层级生活圈的配建内容,各层级生活圈配套设施的规划设置脱节。土地整治或者是城市更新,它的本质都是空间的再开发,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联合和联动。
构建高品质社区生活圈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立足于服务水平的真实需要,鼓励用地复合功能和设施联合设置,倡导多元和谐的空间结构,推进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增绿,其关注重点包含了环境景观、公共空间塑造、便捷出行、人文氛围、住房和服务保障、社区泛邻里营建等更广泛的内容。一方面要能促进空间资源的共用共享,另一方面要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真实需求,提升居住品质。
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结合城乡更新,推进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建设: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低碳、未来交通、未来服务和未来治理。
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第二个面向的核心是“千万工程”,这是推进城乡共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和平台。
三、面向提振乡村活力的创意设计
要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关键是要解决转化条件的问题,面向提振乡村活力的创意设计,可能是实现“两山转换”的重要路径。创意可被理解为创意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设计的创意,是指对现实全域空间存在条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以及认识,通过创新思维意识,延伸出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发全域空间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全域空间复合功能和价值潜力的方法。
从全世界的经验来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两山转换”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么推进创新。要充分考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设计创意中无法实现的元素,在尽可能保留全域空间结构功能完整性的情况下,改变其中不可实现的要素,最终转化为功能创新可实现的全域空间实体。从系统工程角度来讲,核心就是要实现“概念开发”,从人类的动物性和社会性需求出发,解决他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最终实现一种创意。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设计创意思维过程示意图
在市场条件下,概念开发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要去寻找“爆点”,并将爆点形成IP。营造爆点最关键的是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是“概念开发”。任何概念开发,不是背离现实基础的“无中生有”,而是需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需要将国际视野、国家战略、地方特色有机融合。在整个经济形势面临挑战的时候,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发挥它应有的平台作用,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意,要有概念开发,要做到不可替代。
当前,人们正从“观光旅游”走向“休闲旅游”再走向“旅居”,“旅居中国”的时代必将很快到来,从“定居型”社会走向“旅居型”社会是历史趋势,从“文字时代”走向“数字时代”是历史的必然。大消费时代是一种趋势,从原来的人口扩张到后工业化,到新型城镇化,目前消费、出口、投资也面临很多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通过创新驱动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这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趋势下,土地整治要不断走向专业化和细分化,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精神消费需求,推进体验和感知,促进和引领城乡居民的消费,要重视品牌筑基,造福于民,要创意赋能,形成以康养、文旅为核心产业的消费业态集合。
创意设计不在于做的最优秀,而在于做得不可替代,要实现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主题带动、区块联动、功能互动,把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创龄“五位一体”考虑,生态、生机、生活、生产、生计“五生融合”。日本越后妻有——国际艺术节、新西兰皇后镇——世界冒险之都、尼泊尔布恩山乡村小镇——徒步天堂、斯里兰卡加勒古镇——南亚殖民地时代的历史建设宝库、浙江德清——裸心谷洋家乐、浙江松阳——中国最后的江南秘境,都是提振乡村活力的成功创意设计。
与此同时,建设元宇宙场景也是一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意设计,探索乡村“产业元宇宙”:围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建设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元宇宙”创意设计,迭代升级“城乡元宇宙”:打通未来社区CIM平台、城乡物联感知、公共服务平台等多源数据,聚集产业、通信、政务、基本公务服务、城乡基建、城乡规划设计等领域,推动“人机网城村产”融合发展的创意设计。
第三个面临的核心是“脑机工程”,以人脑的创意弥补计算机的“人工不智能”,使每一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设计更具有现代性、活力性和不可替代性。
文章来源:上海土地整治